公司快讯

放弃复旦复读圆梦北大!“田径甜妹” 刘峡君:在跑道与书桌间跑出人生加速度

2025-08-06

8 月 3 日,浙江衢州的全国田径锦标赛赛场边,19 岁的四川短跑运动员刘峡君拆开了一份特殊的快递 ——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。这个扎着高马尾、笑起来眉眼弯弯的 “田径甜妹”,用 11 秒 55 的赛道速度和 462 分的高考成绩,完成了从资阳小城到燕园的逆袭。

一、抉择:放弃复旦的 “冒险”

去年此时,刘峡君已手握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但在填报志愿的最后时刻,这个从小在资阳田径场奔跑的女孩却做了个惊人决定:放弃复旦,重返高三。“收到录取后我动摇过,训练太累了,想过就此停下。” 她在抖音视频中坦言,直到那个改变命运的梦境 —— 在复旦教室上课的她突然意识到,“如果现在放弃短跑,未来一定会后悔。” 梦醒后,她拨通了父母的电话:“我要复读,再拼一次北大。”

放弃复旦复读圆梦北大!“田径甜妹” 刘峡君:在跑道与书桌间跑出人生加速度

这个选择背后,是运动员特有的清醒认知。根据北大招生政策,国家级运动健将文化课只需达到本科线 65% 即可破格录取。而刘峡君 2024 年的高考成绩已超过四川本科线 24 分,完全符合标准。但她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——“我想证明,体育生也能在文化课上突破自己。”

二、蜕变:从 “逃训少女” 到国家级健将

在资阳雁江三小的操场上,10 岁的刘峡君曾是让教练头疼的 “逃训专业户”。每天放学后,她总趁老师不注意溜出校门,直到被教练带着同学在校门口 “堵” 回来。“那时候觉得训练太苦,直到徐宁老师自掏腰包给我们买奶茶,我才慢慢体会到坚持的意义。”

转折点出现在 2018 年资阳市运会。这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学生以 12 秒 89 的成绩打破小学组 100 米纪录,成为资阳首位跑进 13 秒的女子百米选手。此后,她的赛道成绩一路开挂:2020 年省青少年锦标赛百米冠军、2021 年全国学生运动会铜牌(11.88 秒)、2023 年亚青赛银牌……2025 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上,她更是以预赛 11 秒 61、半决赛 11 秒 55 的成绩,强势达到国家级健将标准。

这些成绩背后,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。每天清晨 5 点,当同龄人还在梦乡,她已在跑道上完成 20 组 400 米跑;训练服上的汗渍从未干过,脚踝的旧伤在阴雨天隐隐作痛。“有次训练完呕吐不止,跪在跑道边喘气时,我告诉自己:熬过去,就是新的高度。”

在宜宾东辰学校的 “领军班”,刘峡君是个特殊的存在。全班 23 名学生中,22 人高考成绩超过 600 分,唯有她leyu.乐鱼以 462 分成为 “显眼包”。但这个 “显眼包” 的书桌里,藏着一套独特的学习哲学:

  • 时间切割术:清晨两小时体能训练后赶早读,晚自习结束再加练核心力量,连往返赛场的高铁上都用在线课程补数学漏洞。
  • 错题本战术:将三角函数公式抄在护腕上,利用肌肉酸痛时的碎片时间背诵;数学成绩从 78 分跃升至 126 分,靠的是 AI 错题本的靶向训练。
  • 心理抗压法:面对班级 600 分平均分的压力,她把每次模拟考当成 “心理测试”,最终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。

班主任粟凯东至今记得,她的课本里总夹着肌效贴,“做题累了就揉一揉发酸的膝盖,从没喊过一句苦。” 这种 “训练即学习,考试即比赛” 的思维,让她在双重压力下保持高效产出。

四、争议:特招背后的公平博弈

录取消息传开后,网络上出现两种声音:有人惊叹 “体育生也能上北大”,也有人质疑 “462 分碾压 700 分是否公平”。对此,刘峡君没有辩解,而是直接晒出凌晨四点的训练视频 —— 呕吐完仍坚持完成十组起跑,配文:“你们熬的是夜晚,我熬的是性命。”

事实上,她的录取完全符合政策:2025 年四川物理类本科线为 438 分,按 65% 计算只需 285 分,而刘峡君超出 177 分。更关键的是,她在北大专项测试中以 11 秒 55 的成绩远超 11 秒 84 的健将标准,并夺得女子 100 米第一名,这才触发了文化课破格资格。

教练叶虎在社交平台详细解释:“清华北大的特招从不是‘低分捷径’。现场达健将 + 全国第一的双重门槛,比普通高考更考验运动员的临场心理素质。” 正如北大招生办主任所说:“她的经历推翻了‘体育生文化差’的偏见。当顶尖高校给特殊人才开启通道时,教育的天平正在向多元公平倾斜。”

五、未来:在 “体育 + 传媒” 赛道继续奔跑

即将入读的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,为刘峡君打开了新的天地。这里的课程不仅包括体育新闻传播、赛事运营管理,还要求考取教师资格证。“我希望未来能成为体育记者,或者当教练,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更多人。”

这个暑假,她仍在为全运会备赛。“8 月 18 日报到前,我要在衢州全国锦标赛上跑出更好成绩。” 谈及未来,刘峡君眼中闪烁着赛道冲刺时的锐光:“我会继续做学生运动员,目标是进入国家队,甚至站上奥运赛场。”

从资阳小城的田径场到未名湖畔的新闻课堂,刘峡君用 11 年时间诠释了 “人生不止一条赛道” 的真谛。当她在北大田径场训练时,总会想起复读班墙上的那句话:“分数并非唯一答案。” 而她的故事,正在为更多逐梦少年照亮前路 —— 只要在自己的赛道上全力奔跑,终能抵达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。